
蕭宏展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亞氏保加症與自閉症及ADHD的關連
脾氣大、表達力混亂、社交能力弱 亞氏保加症與自閉症及ADHD的關連? 把握 3 歲識別自閉與 ADHD症狀 近年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有上升趨勢,當中以 #ADHD(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 Autism( #自閉症 )升幅最多。 #精神科蕭宏展醫生 指,近十年家長及公眾對兒童成長及學習障礙的認識較之前為多,當留意到幼兒表達能力、情緒控制有問題,會主動向相關醫療或教育機構求助;國際上DSM-5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將其他社交障礙病症如 ASD( #亞氏保加症 )增列到自閉症光譜中,也是香港自閉症學童確診個案上升的因素。 自閉症與ADHD共病關係 事實上ADHD和自閉症是兩個不同的疾病,不過部份病徵特質相近,所以孩子可以同時確診,也因此自閉症光譜(包括亞氏保加症)及ADHD有共病關係。在香港,約50-75%自閉症光譜人士同時患有ADHD,12.5%的ADHD患者同時患有ASD。 把握歲識別自閉症與ADHD症狀 蕭醫生指自閉症最少3歲可確診,ADHD則在3歲前可識別症狀,至6歲普遍因為無法適應小學「坐定定」上課模式行為問題更明顯,容易發白日夢跟不上學習進度,又或衝動搶答老師提問需轉介至精神科醫生跟進。 如想繼續閱讀,請前往 MamiDaily
駕馭焦慮症, 無憂一身輕
駕馭焦慮症 無憂一身輕 (健康動力網 專題報導 2012年03月號 撰文: 羅漪雯 醫生: 蕭宏展醫生 精神科專科) 現代人著重「計劃未來」,為將來多思想、作準備。未雨綢繆固然是好,但過度思考卻會使人憂心忡忡,嚴重者更可能因此患上經常焦慮症。精神科專科蕭宏展醫生指出,經常焦慮症是一個全身性的疾病,可在情緒、精神、生理上影響患者。「經常焦慮症是一個情緒病,患者會出現緊張、擔心、害怕等情況。不過,病症除了損壞大腦管理情緒的中央部分外,也可能向外、向內擴展影響腦部其他區域,令思想、身體機能等運作受到擾亂。」 - 在情緒上,患者因為緊張和恐懼,特別是對未知的事情過分擔心,導致坐立不安、脾氣暴躁。此外,經常焦慮症也會減低患者的集中力和記憶力,影響他們的精神狀態。 - 在生理方面,患者可能出現呼吸困難、胸口悶痛、手震、流汗、頭昏眼花、嘔心、失眠等情況,部分患者甚至因心跳過快過重,誤以為自己患有心臟病。 全文請參閱: http://www.healthaction.com.hk/html/node/515
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肥胖症的治療方法 什麼是肥胖症 1.正常身體質量指數(BMI)為18.5至22.9。23至24.9屬於過重,25至35則屬初級或中級肥胖,35至40為嚴重肥胖,45以上則是病態肥胖。 2.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方法如下:身體質量指數(BMI) = 體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 香港的肥胖症流行率 根據衛生署 2014-2015 的報告,本港肥胖人口佔整體人口29.9% (男性36%;女性24.4%) 而嚴重肥胖人口佔整體人口的5.3%。 肥胖症提高以下疾病的風險: 1.高血壓、高血脂、腦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 2.二型糖尿病 3.脂肪肝、膽囊疾病 4.慢性腎衰竭 5.痛風症 6.退化性膝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