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穿顱磁刺激法2020-03-28T23:19:21+00:00

什麼是穿顱磁刺激法

穿顱磁刺激法 (TMS) 與電振療法的比較

藥物係治理精神問題的第一條防缐。病人可以透過腦部刺激的治療直接改善腦部功能,從而治療抑鬱症,焦慮症和思覺失調。這種療法已在本港日漸普及,為抑鬱症及其他精神問題提供藥物以外的治療方法。它的有效性已經有很多國際研究支持。

穿顱磁刺激法

少副作用無創性的治療

以往適用於抑鬱症患者的腦部刺激治療稱為電震療法(ECT),它直接利用電流刺激腦部一定區域內的腦細胞,使之回復正常。不過病人需要全身麻醉、影響大腦的範圍很大,也可能引致短暫失憶,因此現已極少使用。穿顱磁刺激法(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簡稱rTMS)為病人提供一個少副作用,無創性的治療選擇。

穿顱磁刺激法原理

近年有很多研究指出,抑鬱症病者的腦前額活動比一般人低。穿顱磁刺激法利用金屬線圈、對腦前額發出強力短暫的磁性脈衝,磁場可以透過頭骨,在腦前額引發小幅的電流。刺激區域內的腦細胞,使它們的活動回復正常。有研究TMS的學者發現,它對血清素和多巴胺的活動也有幫助,透過調節細胞和神經介質的活動,令病人痊瘉。

上面的原理說得複雜,其實操作起來病人的感覺十分舒適。病人不需要接受任何麻醉,只須脫下身上對磁力敏感的東西就可接受治療。

醫生會把線圈固定在病者額頭左面的頭皮上,治療期間會聽到好像地鐵關門前的嘟嘟聲。每次治療大概四十分鐘,每星期四次,整個療程約需要四至六個星期。

穿顱刺激法在香港仍屬嶄新治療,公立醫院仍未引進,只有少量私人執業的診所使用。但美國在數年前,已經有保險公司通過負擔大部份穿顱刺激法的醫療經費。相信本港病人感受過它的好處後,將更快普及。蕭宏展

抑鬱症醫生
抑鬱症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