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三月

老人抑鬱症

2018-04-21T11:57:51+00:00

老人抑鬱症例子 陳先生是一位年逾七十的退休司機,他最近常慨歎說:「我已經活夠了,人生沒有甚麼值得留戀的。」五年前他因為關節炎離開工作崗位,兩個月前他的膝蓋和手指都痛得很厲害,要服用更高劑量的消炎藥。這些藥物使他容易疲倦,也常引起胃痛。他感到前景愈來愈暗淡,也失去了平時打牌和下棋的興趣。他感到和親友愈來愈疏遠,兒子和孫兒的探訪也不能令他得到安慰。 麥老太太今年已經七十五歲。她的老伴在七年前因為心臟病發離世後,她一直和獨身的小女兒同住。她一向是個樂天派,常和一班老太太談天、到公園踱步,有空還會到老人中心的粵劇組唱戲。可是近幾年間她三個要好的老朋友相繼去世,另一位老朋友又跟兒子移民加拿大,丈夫和好朋友相繼離去,使她失去傾訴的對象。她察覺到步入晚年之後,死亡的陰影將愈來愈近。最近麥老太太的女兒發覺母親沒有胃口,體重亦不斷下降,常說腰酸背痛,要去看醫生,脾氣也愈來愈差,母女之間的關係頓時緊張起來。 如果你的家中老人家有以上的徴狀,就要加以留意,可能是患上了抑鬱症的先兆。 我是蕭醫生十多年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蕭醫生不但願意花時間聆聽我的病情,還關心我的感受,使我和丈夫對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令我對藥物的運用更加有信心,蕭醫生又願意花時間心思去幫助我去克服困難,並提出建議,整體而言是為病人著想的好醫生。

老人抑鬱症2018-04-21T11:57:51+00:00

抑鬱症治療新方向 晴報杏林短訊

2018-06-02T21:40:32+00:00

抑鬱症是香港人最常見的情緒問題之一,患者除了典型的情緒低落,思想消極等心理性的病徵意外,部分患者的症狀亦可能反映在身體狀態上,他們可能會感到持續疲倦,痛楚不適,甚至出現心翳,腹瀉及食慾異常務監事(失去食慾或暴飲暴食) 等,睡眠質素受影響,連帶對日常嗜好失去興趣,缺乏生活動力。 若病情缺乏妥善管理,或者的生活節奏大受影響,與家人伴侶間的關係變得緊張,部份個案更可能因此衍生自我傷害的念頭。及早診治抑鬱症,可望將病情帶來的負面影響減低。 藥物在抑鬱症治療上扮演重要角色,除了已有多年歷史的傳統藥物如三環素外,現時在臨床上精神科醫生較常採用的新一代抗抑鬱藥,原理都是以調整病人腦傳導物水平為主。 其中包括血精素調節劑,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調節劑,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調節劑等類型,以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調節劑為例,藥物有助調節患者失調的去甲腎上腺素及多巴胺水平,提升情緒及動力。 臨床上若病人對藥物治療的效果未如理想,病人還可透過腦部刺激的治療,直接改善腦部功能, 從而治療抑鬱症。 舉例穿腦磁刺激法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簡稱 rTMS 近年已開始在本港應用。穿顱磁刺激法利用金屬線圈,對腦前額發出強力短暫的磁性脈衝,磁場可以透過骨頭在腦前額引發小幅的電流,刺激區域內的腦細胞,使他們的活動回復正常,每次治療大約 40 分鐘,每星期四次,整個療程約需要四至六個星期。在療程進行時亦無需麻醉。 有研究 TMS 的學者發現,它對血清素及多巴胺的活動也有幫助,透過調節細胞和神經介質的活動治療抑鬱症。 我是蕭醫生十多年的病人,在治療過程中,蕭醫生不但願意花時間聆聽我的病情,還關心我的感受,使我和丈夫對自己的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令我對藥物的運用更加有信心,蕭醫生又願意花時間心思去幫助我去克服困難,並提出建議,整體而言是為病人著想的好醫生。

抑鬱症治療新方向 晴報杏林短訊2018-06-02T21:40:32+00:00

醫治思覺失調的新藥物

2020-03-28T23:22:25+00:00

醫治思覺失調的新藥 1. 第一代藥物 A) 當1952年第一種抗精神藥物氯丙嗪面世,思覺失調的治療得到很大的突破。 B) 但第一代抗精神藥(簡稱AP)對負性病徵(例如抗拒社交)沒有療效,而且副作用多。常見的副作用有肌肉僵硬,行動遲緩,手震,坐立不安,嗜睡,便秘,口乾等。病情不穏定需要高劑量薬物的病人,用「呆若木雞」形容他們也不為過。 2. 第二代藥物 A)大概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第二代抗精神藥開始面世。與第一代AP比較,第二代AP有治療負性病徵的功效,令病者對工作社交重拾動力,因此對思覺失調病人的康復、重新㣂入社會的幫助較大。而且第二代AP的副作用比第一代少很多,服用比較高劑量的病人也不會呆若木雞了。 B)不過,新藥並非完全無副作用,它們可能令病者肥胖,也會增加糖尿病和血壓高的風險。幸好有兩種新藥,思樂優和阿文呱唑沒有上述的副作用。 以下的表列出新藥的名稱和副作用比較: 名稱 體重增加風險 糖尿風險風險 增加血脂 亞文呱唑 低 低 低 氯氮平 高 高 高 奧炎平 高 高

醫治思覺失調的新藥物2020-03-28T23:22:2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