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助患憂鬱症家人?
Dr Siu2018-09-04T10:12:55+00:00怎樣幫助患憂鬱症家人 陳老師 (化名)今年三十五歲,在新界一間中學任教數學和電腦,自己有兩個孩子。他一向很盡責,而且教導有方,頗受學生和同事的愛戴,是接任行將退休的數學主任的熱門人選。一個多月前,一位資歷較淺的同事竟然晉升這個職位。陳老師感到忿忿不平,他很沮喪,又睡得不好。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很體諒他,不斷支持和安慰,使陳老師的感覺好一些。 持續低沉脾氣變暴躁 兩星期後,他仍然很低沉,任何人的安慰都對他幫助不大。他極力嘗試對他們的善意作積極的回應,可惜力不從心。他變得很容易疲倦,放工回家就躺在床上。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常為工作上的輕微過失自責不已。他的脾氣也變得暴躁,經常責罵孩子。 親友不明白只懂責備 陳老師的親友仍然很有耐性地支持他,告訴他這些黑暗的日子很快便會過去。但陳老師愈來愈不滿自己,覺得自己的教學表現一無是處,是擔心將來能否以教書作為終身職業。陳太太對他無休止的頹喪開始不耐煩,他的好友也感到無能為力,因為無論怎樣勸解,都無法令他積極起來,親友不明白為甚麼陳老師要這樣折磨自己。陳太太終於忍受不了,她帶著責備的口吻要求陳老師忘記背後,重新投入工作和生活。陳太太指摘丈夫,是否要全世界都受罪他才會高興呢? 患者孤立無援 陳老師無言以對,只好責怪自己太不爭氣。漸漸地,本來一直關心這件事的朋友們,也感到厭煩,不想再多談這件事。陳老師也開始孤立自己,因為他再沒有氣力去強作歡笑。沒有人明白他的感受,他也不想自己成為別人的重擔。陳老師的太太和朋友們的反應是不難理解的。憂鬱症患者無休止的沮喪、悲觀和不接受安慰,令身邊的人感到挫敗、無能為力和厭倦。很多人因為上述感受而放棄繼續與患者接觸,也有人繼續嘗試用更多時間提供聆聽和幫助,但看見患者的情況沒有改善,更愈來愈頹廢,便對患者感到忿恨。抑鬱症患者和家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會不斷惡化,他/她們一方面為自己成為別人的負累而感到罪咎,另一方面因為無人了解自己而感到怨憤。 面對這種情況,家人應該怎樣做,請看下一篇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蕭宏展醫生是 <<心靈診所 1 抑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