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抑鬱症

抑鬱症會不會影響性功能?

2021-01-09T17:32:17+00:00

抑鬱症會不會影響性功能? 抑鬱症對性功能的確有負面的影響,以原因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患上抑鬱症的病者,很多對身邊的事情失去興趣,其中包括性慾的下降 第一線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有一種簡稱血清素,服用血清素可能令性慾下降,也會令男患者達到高潮的時間拉長。 治療方法: 針對第一類因抑鬱症直接引至性慾下降,最重要的幫助是治療好抑鬱症,性慾就會回來; 第二類因血清素引至性慾下降,或高潮障礙,可以考慮轉藥,因為也有很多抗鬱藥不會影響性功能。但如果病者對血清素的功效極有信心,不想轉藥,可以考慮藥物假期 ,就是在親密的那一天,甚至前一天停藥,那一天血清素在身體內的藥量下跌,就減少了對性興趣和高潮困難的副作用了。 撰文者: 蕭宏展醫生,蕭醫生是 <<心靈診所 1 抑鬱症 >>及多本精神科書籍的作者,也是資深的精神科醫生,曾任公立醫院精神科主管。 詳細了解更多關於蕭醫生的資料,請按下面的三個圖示,或按本頁最頂右上方的三劃紅線。

抑鬱症會不會影響性功能?2021-01-09T17:32:17+00:00

長期抗疫衍生焦慮情緒

2020-09-09T16:22:38+00:00

長期抗疫 衍生焦慮情緒 積極應對 跨越世紀疫情 (頭條日報 2020年9月11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半年,香港人早已出現抗疫疲勞,甚至飽受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對自身及防疫均帶來負面影響。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近半年因應疫情而求助的個案有所增加,主要與持續出現焦慮與抑鬱徵狀有關,若然沒有適當治療,恐會演變成焦慮症或創傷後遺症等情緒疾病,呼籲患者盡早求醫,避免病情惡化。 雖然近日疫情稍有緩和跡象,但是長期抗疫早已令不少香港人身心俱疲,在家工作及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更是拉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精神科專科蕭宏展醫生指出,人需要正常的社交生活,透過人與人接觸調整心情及排解壓力,無奈近月因疫情關係而需要減少外出,難免對情緒有所影響。 在家抗疫 孤單情緒浮現 蕭醫生引述美國的研究指出,當人長期處於孤單或被孤立的狀態,容易衍生負面情緒,並會造成吸煙及酗酒等不良習慣,英年早逝的比率亦會較高。他說︰「當人被寂寞困擾,會誘發失眠及集中力下降等病徵,長遠甚至會併發焦慮及抑鬱症狀,影響內分泌及心肺功能。」 另一個在疫情期間困擾香港人的,就是源源不絕的抗疫資訊,孰真孰假,難以辨證。蕭醫生認為,面對大量轉發新聞,必須加以查證,盡量遠離非官方或非正式的新聞渠道,一旦誤信虛假資訊,只會加重心理負擔及負面情緒,甚至會產生類似創傷後遺症的焦慮徵狀,腦海中不停浮現疫情的畫面,令人對疫情產生更大恐懼。 抗疫疲勞 身心情緒受創 事實上,有外國研究就引證,疫情令人產生無法抵禦的焦慮感,深深影響著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蕭醫生指出,隨著新冠肺炎爆發,意大利約有3成人在過去半年出現焦慮、睡眠不足、怠倦及體重下降等徵狀,並持續2星期以上,當中甚至有3%人會惡化成創傷後遺症,對疫情抱有過度驚恐及逃避的心態,故此患者應在病情未惡化前盡早求診。 根據過去半年臨床經驗,蕭醫生表示,與疫情有關的情緒困擾個案確實有所增加︰「他們未必是百分百符合焦慮症或創傷後遺症的診斷標準,但至少會有2至3個相關病徵,生活受到若干程度困擾,如果不及早介入,就會演變成情緒病,治療就更見困難。」 藥物治療 調節腦內分泌 針對這些求助個案,醫生會透過藥物及心理治療,緩解患者的焦慮及抑鬱症狀。蕭醫生說,血清素調節劑有助改善情緒系統,使腦細胞恢復化學平衡,令情緒回復正常。心理治療則能解開患者的心結,讓患者正視及面對焦慮背後的原因,從而減低心理負擔。 除了傳統的藥物與心理治療組合,蕭醫生指情緒病患者亦可接受「穿顱滋刺激法」(rTMS)改善病情。他介紹說,透過儀器發出磁力刺激腦中特定的小區域,磁場可以透過頭骨,在腦前額引發小量電流,刺激區域內的腦細胞,從而調節腦內神經物質的活動,令病人情緒回復正常。他補充,這種療法經證實有效治療抑鬱症及焦慮症,副作用較少,屬於相對安全的無創治療。 適量運動

長期抗疫衍生焦慮情緒2020-09-09T16:22:38+00:00

雙重疫情陰霾下的港人心態

2020-03-28T22:57:16+00:00

雙重疫情陰霾下的港人心態 抑鬱症的比率上升至 9.1% 2019 和 2020 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惡劣的兩年。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精神健康調查,2019 年 6 月至 7 月港人疑似抑鬱症的比率從 2014 年的 5.3%上升至 9.1%。根據另一份權威醫學期刋「剌針」Lancet, 香港患創傷後遺症的比率,從 2009 年至 2019 年期間,增加 590,000 至 190 萬。無怪乎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稱,這是流行病學中的「精神健康因嚴重社會事故的疫症」。 禍不單行,緊接著社會事件的創傷,新型冠狀肺炎在 16 年後又再登陸香港,雖然病毒的結構與 2003

雙重疫情陰霾下的港人心態2020-03-28T22:57:16+00:00

抑鬱症和自殺

2020-04-02T11:34:41+00:00

如何幫助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患者 患嚴重抑鬱症的人士中,不少都有自殺的念頭或傾向。我曾見過一位抑鬱症患者,患了抑鬱症後,駕車時常衝紅燈。平時規行矩步的他,變成了一位危險司機。或許他放任自己,是想藉「交通意外」得到解脫,以逃避心靈的痛苦。根據多個世界性的調查,每一百個自殺死亡的個案中,就有五十個是嚴重抑鬱症患者。因此,我們不應對有自毀念頭的抑鬱病者掉以輕心。 明白自殺者的心態 我們常責備有自殺念頭的人士,認為他/她們太軟弱,太想不開,解決不了問題就用死來逃避。根據筆者的臨床經驗和一些研究發現,在人生中曾有過自殺念頭的人為數不少。如果我們要幫助有自殺傾向的親友,就必須了解他們為何會萌生自殺的念頭。 1)希望停止難以忍受的內心痛苦 有一位患重鬱症的老太太,每次復發的時候都煩躁不安,她常常發出歎息,並不停抓傷自己的手臂,甚至將頭撞向牆壁。這些肉體的痛苦,只能稍微減輕她內心的煎熬。雖然並不是每個重鬱病者都有這些表現,但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抑鬱症給她帶來的內心的痛苦。 2)感覺絕望與無助 另一位企圖自殺的技術員向我表白:「沒有人可以幫助我離開這困局,我不能應付工作,沒有工作,便沒有收入;沒有收入,便不能按時繳付樓房貸款;銀行沒收樓房,妻子和兒女就沒有地方住,我的家庭也就完蛋了!」 3)狹窄單向的思維方式 這位技術員的絕望,很大程度來自他狹窄單向的思維方式。對他來說,事情只有一種解決方法,就是他必須繼續支持下去、繼續工作。他不會想到其他可行的方法,例如請病假、接受治療,或者在經濟有困難時接受親友的幫助。 4)有求生的希望 企圖自殺的人士通常都有求生的希望,即使一位持鎗對準自己太陽穴的人,心中都可能希望在最後一刻會有救星出現,幫助他/她解決所有問題。 5)表達輕生的意念 企圖自殺的人士通常都會在死前表達輕生的意念 一項關於自殺的調查發現,八成的死者在自殺前,都會在言語或行為上表達想自尋短見。有一位即將退休的公務員說:「我恐怕不能看見兒子大學畢業了!」另一位大學生將他最心愛的電腦送給了弟弟。因此,我們必須對這些「遺言」或「安排」提高警覺。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抑鬱症和自殺2020-04-02T11:34:41+00:00

抑鬱症求助及常識

2018-09-25T16:32:11+00:00

抑鬱症求助及常識 當你想支持和安慰患者,下列一些指引或許對你有幫助: 1) 嘗試細心聆聽,不急於說出自己的意見或批評,也不應勉強他/她一下子就拋開所有的悲傷愁緒。 2) 當他/她慨歎自己的失敗和感到絕望時,不要急於列出一大堆你認為可以令他/她感到安慰的事物:美滿的家庭、穩定的工作、舒適的房子等。這些東西足以令患者更低沉和失落,因為他/她可能正在擔心自己將來能否繼續工作。 3) 不要責備他/她太放縱自己的情緒、顧影自憐和只顧自己。「大不了可以從頭做起」這類話通常只會產生反效果,因為抑鬱症患者覺得自己的能力、機會和鬥志都到了谷底,可以保住過去的成果已經不易,怎可能東山再起呢? 4) 另一方面,不可以容許患者愈來愈被動和孤立。當患者心情極差時,要求他/她起床去看醫生好像很殘忍,但這是唯一能幫助他/她痊癒的方法。你可以用諸如「我有信心」這類的話去抗衡他/她的消極和退縮,你可以說:「我知道你的情緒仍然很低落,但這星期你確實進步了,我有信心你的心情會很快好轉。」 5) 可以鼓勵患者盡力嘗試做自己能做的事情,特別是可以減少愁思和令身心舒暢的活動,例如散步、跑步、逛公司、看電影等。 6) 另一方面,可鼓勵他/她停止一些自己完全做不來的事,如果他/她在學校或公司完全不能集中精神,勉力去做只會產生更大的罪咎感和挫敗感。 小心照顧自己和家人 和一個抑鬱症患者一起生活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她很容易說了傷害你的話而不自知,也可以對你的一切照顧完全不感興趣。最近有一位病人的丈夫要求我給他一些安眠藥,因為他為太太的病況擔心和苦惱,導至失眠。 以下一些建議或許可以幫助你和家人過渡這個沉重的考驗: 1) 如果你對患者感到憤怒或厭煩,不要過分自責。你可能會想:「無論我做甚麼都對他/她毫無幫助,一定是我出了問題。」其實你沒有問題,也無需自責。你不能單憑愛去治療抑鬱症,正如你不能單憑愛去治癒心臟病或癌症一樣。 2) 盡量和患者的其他親人好友分擔照顧他/她的重擔。 3) 在照顧患者的同時,不要忘記照顧自己。如果有一些日常活動(例如游泳、逛唱片店、喝下午茶等)可以幫助你舒緩壓力,應在你忙碌的日程中預留時間去進行這些消閑活動。 4) 檢查一下你的支援系統,看看有沒有一些親人或好朋友可以聽你細訴衷情?很多患者的家人都慨歎大家都各忙各,因此不敢驚動舊日好友。其實,如果你真的有需要,不妨搖個電話給一些你信任的人,你很可能會有意外的驚喜。

抑鬱症求助及常識2018-09-25T16:32:11+00:00

如何幫助憂鬱症家人

2018-09-25T16:10:28+00:00

抑鬱症對家庭的挑戰 當一位家人患上抑鬱症,其他人一方面要照顧他/她,另一方面也要繼續應付工作和家庭的責任,很容易忽略了自己的需要。當患者不能繼續擔當在家庭中的責任時,其他家人也就要接替他/她的任務。例如一位母親平時專責幫助子女溫習功課,她病了之後,丈夫不但要照顧她,也要在工餘時間幫助子女溫習功課。 家人要有共識 當王太太的兒女們手足無措的時候,很容易會互相指摘。指摘,可說是人們替自己減輕罪咎最常用的方法。王太太的家人能夠齊心協力地照顧母親,是因為大家對抑鬱症的治療過程、母親緩慢的進展都有了共識,都願意降低對她迅速康復的期望,因而減少了無奈和罪咎感。所以,對抑鬱症的認識和掌握實際可行的應變措施,實在至為重要。 把你的擔心向他/她表明 如果你家中不幸有人患上抑鬱症,作為患者的家人,你對他/她的復原可以提供很大的幫助:你可以鼓勵他/她接受治療,你可以適當地支持和安慰他/她,但也需要留心自己和其他家人的情緒健康。鼓勵親人接受治療如果你希望親人接受治療,可以把你的擔心向他/她表明。你也可以把你對患者的觀察——在情緒、行為和生理上的改變,向他/她反映。你也可以問他/她覺得自己有甚麼不妥,如果他/她支吾以對,你就要堅持要求尋求專家的意見。 你的觀察對治療有很大幫助 如果患者不願意見醫生,你可以建議陪同就醫。你的行動和決心會使他/她明白你的憂慮不是憑空想像的;而且,你所提供的觀察對醫生會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患者是你的丈夫或太太,你可以先為他/她預約時間,然後早一點告訴他/她,到時候再安排汽車或計程車載他/她到診所去。你的丈夫或太太多數不會作出太大反抗,因為抑鬱症會令人比較被動。 提醒家人按時吃藥 當你的親人被診斷患上抑鬱症後,你需要提醒和安慰他/她,治療需要一段時間才會見效。此外,你可以幫助患者按時吃藥。當患者投訴藥物對他/她沒有幫助時,你必須堅持他/她繼續服藥。你得嘗試盡量不讓他/她悲觀的態度影響你。每當他/她想放棄的時候,你可以告訴自己:「這是抑鬱症在他/她裡面說話。」 留意情緒思想和行為進展 在治療期間,要留意他/她在情緒、思想和行為上的進展。我曾治療一位進展緩慢的男患者,他每次覆診時都說沒有進步,但他的太太觀察到他的進展,例如他開始願意看一會兒電視、肯花多一點時間和家人交談、吃飯前主動擺好碗筷等。這些進展報告可以平衡患者對自己負面的看法,對醫生的治療也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 知識豐富能幫到家人 家人應多發掘和認識有關抑鬱症的一切資料。你的知識愈豐富,就愈能幫助親人踏上康復路程;你對抑鬱症認識的加深,也會令患者更信任你,更接受你的鼓勵和勸勉,因為他/她不能再當你是外行人,你已經是半個專家了。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如何幫助憂鬱症家人2018-09-25T16:10:28+00:00

認識重度憂鬱症治療

2018-09-25T15:49:57+00:00

認識重度憂鬱症治療 </h1>重度憂鬱症治療例子</h1> 王太太(化名)今年五十歲,她的四個兒女都已經長大,和王太太同住,家人之間的關係很融洽,家中事無大小,王太太都打理得井井有條。王太太最近患了重度抑鬱,由於病情嚴重,王先生和四個兒女都輪流請假來看顧她。每天一早,丈夫和兒女們都會圍在王太太床邊鼓勵她,勸她無論胃口怎樣差,都要吃早餐。過了早上,她的情緒漸漸好一些;到了黃昏,她可以起床和家人一起吃晚飯。 小兒子把握這個相聚的機會,發揮他的幽默感,妙語如珠,使飯桌間的氣氛變得輕鬆,期望能為王太太帶來歡笑。晚飯後,兒女們都累透了,但能夠提升王太太的情緒,仍覺得努力沒有白費,期望母親能每天進步多一些。 努力好像白費 誰知第二天一早,王太太又不願意吃東西,也不願起床,兒女們的打氣令她感到厭煩。兒女有些失望,覺得之前的努力都好像白費,付出的關心對母親沒有幫助,而且好像幫倒忙。 藥效需時 精神科醫生指出,王太太的狀況在重鬱症的病人中是很典型的,可稱為晝夜節律性情緒變化。病人在早上情緒最壞,然後在日間漸漸進步,可是到第二天早上又再打回原形。醫生也解釋了抗抑鬱劑的療效,服用者在服藥二至三星期後,藥效才會漸漸明顯。兒女們明白母親需要一段日子才能康復,便協議了一個輪流看顧她的時間表,每兩小時換更一次,當值的兒女要留在家中或附近,侍候母親。聽了醫生的意見之後,兒女便不再期望王太太很快痊癒,但仍有信心母親會隨著時間漸次康復。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蕭宏展醫生是 <<心靈診所 1 抑鬱症 >>及多本精神科書籍的作者,也是資深的精神科醫生,曾任公立醫院精神科主管。 詳細了解更多關於蕭醫生的資料,請按下面的三個圖示,或按本頁最頂右上方的三劃紅線。

認識重度憂鬱症治療2018-09-25T15:49:57+00:00

怎樣幫助患憂鬱症家人?

2018-09-04T10:12:55+00:00

怎樣幫助患憂鬱症家人 陳老師 (化名)今年三十五歲,在新界一間中學任教數學和電腦,自己有兩個孩子。他一向很盡責,而且教導有方,頗受學生和同事的愛戴,是接任行將退休的數學主任的熱門人選。一個多月前,一位資歷較淺的同事竟然晉升這個職位。陳老師感到忿忿不平,他很沮喪,又睡得不好。他的家人和朋友都很體諒他,不斷支持和安慰,使陳老師的感覺好一些。 持續低沉脾氣變暴躁 兩星期後,他仍然很低沉,任何人的安慰都對他幫助不大。他極力嘗試對他們的善意作積極的回應,可惜力不從心。他變得很容易疲倦,放工回家就躺在床上。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常為工作上的輕微過失自責不已。他的脾氣也變得暴躁,經常責罵孩子。 親友不明白只懂責備 陳老師的親友仍然很有耐性地支持他,告訴他這些黑暗的日子很快便會過去。但陳老師愈來愈不滿自己,覺得自己的教學表現一無是處,是擔心將來能否以教書作為終身職業。陳太太對他無休止的頹喪開始不耐煩,他的好友也感到無能為力,因為無論怎樣勸解,都無法令他積極起來,親友不明白為甚麼陳老師要這樣折磨自己。陳太太終於忍受不了,她帶著責備的口吻要求陳老師忘記背後,重新投入工作和生活。陳太太指摘丈夫,是否要全世界都受罪他才會高興呢? 患者孤立無援 陳老師無言以對,只好責怪自己太不爭氣。漸漸地,本來一直關心這件事的朋友們,也感到厭煩,不想再多談這件事。陳老師也開始孤立自己,因為他再沒有氣力去強作歡笑。沒有人明白他的感受,他也不想自己成為別人的重擔。陳老師的太太和朋友們的反應是不難理解的。憂鬱症患者無休止的沮喪、悲觀和不接受安慰,令身邊的人感到挫敗、無能為力和厭倦。很多人因為上述感受而放棄繼續與患者接觸,也有人繼續嘗試用更多時間提供聆聽和幫助,但看見患者的情況沒有改善,更愈來愈頹廢,便對患者感到忿恨。抑鬱症患者和家人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會不斷惡化,他/她們一方面為自己成為別人的負累而感到罪咎,另一方面因為無人了解自己而感到怨憤。 面對這種情況,家人應該怎樣做,請看下一篇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蕭宏展醫生是 <<心靈診所 1 抑鬱症

怎樣幫助患憂鬱症家人?2018-09-04T10:12:55+00:00

憂鬱症會好嗎 ?

2018-09-04T10:14:36+00:00

憂鬱症會好嗎 向信任的人傾訴 向你信任的家人和朋友傾吐心聲,因為抑鬱的思想會令你鑽牛角尖,聽聽別人的意見,可令你茅塞頓開。多些參與社交生活,也可以幫助你從不快的思想困局中走出來。你可以和親朋看電影、打球、或者喝下午茶,總之做些你喜歡的事。 抑鬱症的康復需要時間 大部分抑鬱症會痊癒 抑鬱症不是普通的傷風感冒,不會馬上就藥到病除,但請緊記:絕大部分的抑鬱症都會痊癒。有一位抑鬱症復發的營業代表,每次覆診時他的太太都會陪伴左右。過了差不多兩個月,他的抑鬱症還沒有起色。每次來見我,這對夫婦都失望地問:「病情一點也沒有改善,還要等多久呢?」。直到治療十星期左右,他才開始有些笑容,也較主動和家人說話。再過了兩個星期,他已經談笑風生,也有信心重新投入工作。 不向抑鬱症低頭 他是我所醫治的重鬱症病人中,康復得比較慢的一個,有時我也會為他著急。經過這次黑暗的風暴,他不但重新拾回生活的樂趣;在等待的過程中,他對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性格有更深的體會。他的太太告訴我,他變得更開放和關心別人。他使我想到不少自己曾經幫助過的患者,他/她們都沒有向抑鬱症低頭,反而在對抗這個人生大敵時,更熬煉出頑強的鬥志和人性中高貴的一面。他/她們雖然曾經是我的病人,但我從這些生命中所學習到的,比自己所付出的還要多。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蕭宏展醫生是 <<心靈診所 1 抑鬱症 >>及多本精神科書籍的作者,也是資深的精神科醫生,曾任公立醫院精神科主管。

憂鬱症會好嗎 ?2018-09-04T10:14:36+00:00

把思想轉移到令你快樂的事上

2018-08-26T17:49:32+00:00

憂鬱症怎麼辦 把思想轉移到令你快樂的事上 你的家人或者會建議你甚麼也不去想、不去擔憂,但可能你會發現,當你愈想忘記某些令你不快的事情時,那些事情卻在腦海中打轉,揮之不去。其實,除非你的抑鬱症得到治癒,你不能控制自己不去過分憂慮和自責,也不能阻止愁悶的思想不斷在腦海重複出現。 不讓自己繼續想下去 雖然如此,當這些思想出現時,你可以嘗試不讓自己繼續想下去;這就好像你不能防止一隻麻雀突然飛過你的頭上,但你可以不讓它停留在頭上築巢!不過你要小心,因為抑鬱的聲音會不斷叫你去注意那些令你憂慮和愁悶的事,也會不斷告訴你這些事情是重要的;請不要相信它!你愈少注意這些不快的思想,它就愈容易消失。不過,不要期望一次就能夠控制自己不去想,當你習慣不再沉溺於這些思想中,這些思緒才會消失。 集中令你開懷的事上 如果你的抑鬱不太嚴重,可以把你的精力和專注集中在一些令你開懷的事情上。假如你有小孩,可以暢快地和孩子們玩耍,留意那美麗的笑容、活躍的動作、天真的童言童語。當你發覺自己又再想起那些鬱悶事的時候,請不要責怪自己,因為抑鬱症就是這樣令人掃興,只要你將注意力重新投放在孩子身上,就不會去想不快的事情。如果你沒有小孩,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家務或其他事情上,不要氣餒,經過不斷練習,你就能學會轉移思想,心情變得更輕鬆自如。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蕭宏展醫生是

把思想轉移到令你快樂的事上2018-08-26T17:49:3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