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躁鬱症

爭取認識憂鬱症症狀機會

2018-07-19T23:56:21+00:00

爭取認識憂鬱症症狀機會 你對憂鬱症症狀認識愈多,就愈懂得怎樣處理它。知識會幫助你除去抑鬱症神祕的面紗,使你更有信心去戰勝它。對治療方法加深認識,也可以使你更懂得尋求協助,知道哪些專業人員能為你提供幫助。除了閱讀本書,你也可以瀏覽附頁所建議的網站。報章和雜誌也常有討論抑鬱症的專文,不過你需要分辨資料來源的可信性。此外,近年坊間也有不少這方面的講座可供參加。 不可濫用藥物和借酒消愁 雖然酒精和藥物能短期內令你的情緒好些,但長遠來說,只會令你的抑鬱症更難控制。如果你的抑鬱症已經痊癒,偶爾在社交場合喝一點酒也無妨;但如果你的抑鬱症經常復發,又或者有躁症夾雜其中,就應該完全停止喝酒了。 強迫自己多些參與活動 如果你患上輕度或中度抑鬱症,最好盡力推動自己做一些未必想做的事(例如運動、和朋友逛街、做一些家務等)。當考慮做一些事情時,你很可能會這樣想:「我做了也不會開心。」或者你會對自己這樣說:「這件事太難了,要花很多氣力和時間。」這類思想會令你枯坐家中,不是對著電視機,便是睡覺,最後一事無成。你可以做個實驗,嘗試做一些你以前愛好的活動,或者做一些令你有成功感的事情,看看結果怎樣?是否應驗你最初的悲觀預測呢?除非你的抑鬱很嚴重,通常你會發覺開始活動後,你會更想繼續活動,而且你可獲得多一點成功感。如果做完之後仍是沒精打采,或者嘗試卻不成功,這個實驗仍然是值得進行的;因為從這實驗中,你可能會發現,抑鬱症已經使你無法憑意志振作起來,那就放自己一馬吧!接受現況,等自己的病情好一點才再接再勵。 歡迎你聯絡抑鬱症專家醫生: 蕭宏展醫生 談談 (診所電話:   2332 0208)。 蕭宏展醫生是 <<心靈診所

爭取認識憂鬱症症狀機會2018-07-19T23:56:21+00:00

設法建立抑鬱症康復者的自信

2018-01-04T12:01:23+00:00

抑鬱症康復 若蘭是一位年輕的小學教師,她患了重鬱症,經過藥物治療後,開始康復過來。可是,她的情緒時常波動,她經常和另一位教同一科目的老師比較,會因對方懂得引學生發笑和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自己卻沒有這方面的才能而悶悶不樂。最令她介懷的,是同事們對她好像忽冷忽熱,令她常懷疑自己是不是很令人討厭。其實她談吐溫文,樣貌清麗,是個討人喜歡的女孩。有一次覆診的時候,治療師忍不住挑戰她,期望她能客觀地評估一下其他同事對她的接納,她竟然接受了這個挑戰! 若蘭與治療師一同草擬了一份問卷,其中一條問題是這樣的:「由 1 到 10(1 代表最低,10 代表最高),請你評價一下平日和我相處時感到的舒適感。」按照一般問卷調查的準則,這問卷按她同事姓氏(英文拼音)的順序排列,每隔幾位就抽取一個樣本,不專揀她比較熟的同事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令她喜出望外,因為在平均分 10 分是滿分的標準下,她取得了 9 分。自此以後,若蘭的思想改變了。她和同事相處時更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她笑得更自然,和同事的話題多起來,同事對她的接納自然增高。 認知心理治療法配合藥物治療的成效 根據研究,這個療法如果和藥物治療配合,療效會比單獨進行更好。因此,有些病人是同時見精神科醫生和心理治療師的。也有一些患者像若蘭一樣,從精神科醫生同時接受藥物治療和認知心理治療。在香港受訓的臨床心理專家,大都接受認

設法建立抑鬱症康復者的自信2018-01-04T12:01:23+00:00

抗抑鬱藥的疑慮

2017-10-27T06:33:59+00:00

抑鬱病患者對抗抑鬱藥常會有以下疑慮 "我還可以照常上班,我的情況應該不是差到要吃藥吧?" 如果醫生認為藥物對你有幫助,那並不表示你的情況很差,也不代表你的精神有問題。很多人以為嚴重抑鬱至不能工作的人才應該服藥,其實抗鬱劑對輕一點的抑鬱症同樣有效。如果你的抑鬱症較輕,可能不需要服用藥物;但有些抗鬱劑,確能改善病人的情緒狀態和生活素質。如果這些藥物能幫助你的情緒好轉,你可能會後悔為甚麼不早一點接受藥物治療呢! "我一向都比較悲觀沉鬱,我應該接受自己這種性格吧?"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有輕鬱症,把沉鬱、暴躁或焦慮當成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其實這些陰暗面未必是你性格的一部分。新一代抗鬱劑對慢性輕鬱症特別有效,很多慢性輕鬱症患者經過適當的治療後,都能經歷生活素質的大幅度改善。 "我不會吃任何精神科藥物,因為我沒有精神病!" 抗鬱劑是專門治療抑鬱症的,並不是用來醫治精神病。如果你的醫生建議你服用抗抑鬱藥,那是因為醫生肯定你所患的是抑鬱症,並不是精神病。 "其他人會因為我吃抗抑鬱藥而歧視我,我會被視為低人一等嗎?" 很多人會有這個憂慮,但你不用害怕;除非你告訴別人,否則沒有人會知道你服用抗鬱藥。如果你告訴一些關心你的人,那些人多半會因為你的情緒病得到治療而感到高興。

抗抑鬱藥的疑慮2017-10-27T06:33:59+00:00

不同程度的情緒病病徵

2020-07-16T12:19:52+00:00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一項調查,很多因疲勞、失眠、頭暈、腰痛特徵而經常光顧醫院或診所的病人,實際上是患了不同的情緒病,或可稱為輕度抑鬱。在美國一項更大規模的調查中,全美國人口中差不多有百分之二十呈現抑鬱徵狀,但徵狀出現的頻率未能達至輕鬱症或重鬱症的標準。例如,全美國人口中有百分之十二有一個徵狀,百分之四有兩個徵狀,百分之二點二有三個徵狀。就算出現了三個徵狀,仍未能被診斷為輕鬱症,因為還有另一指標:病情必須維持兩年或以上。雖然如此,這類患者會出現如下的狀況,仍足以影響他/她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1) 患者的健康狀況比患血壓高和糖尿病的病人差,每月臥床的日子也多過以上兩種疾病的患者。 2) 和一般人比較,患者看醫生的次數多三倍,需要服用抗鬱劑的機會多四倍。 3) 患者放病假的數目是一般人的三倍,企圖自殺率則是五倍。 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這些人雖然未符合抑鬱症的準則,抑鬱的嚴重程度仍然不容忽視。他/她們的情況大概介乎正常情緒反應與抑鬱症之間。以上研究結果可能會令專家們重新修訂和降低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從日常情緒反應到抑鬱症 綜合以上各章的討論,可以看出從「日常的情緒低落」到「哀慟」, 從「哀慟」到「輕微抑鬱」,從「輕微抑鬱」到「中度和嚴重抑鬱症」,其實是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請參考下圖)。 當你感到抑鬱的時候,可能只是日常的情緒反應,或者是正常的哀慟,通常不需要任何治療。但當抑鬱的嚴重性增加(在圖向右移)的時候,就會進入抑鬱症的領域,需要開始接受治療了。患者的狀況愈往右移,表示抑鬱的程度愈來愈嚴重。 很多醫生用類似上圖 的圖表解釋日常的情緒低落和抑鬱症的分別,這個圖表也反映出不同程度抑鬱症的治療需要、功能破壞幅度、致病原因和應該採用的治療方法。關於致病原因,圖表顯示:愈嚴重的抑鬱症,愈有可能涉及生理和遺傳因素。至於致病原因的詳細解釋,請參考本書第六章〈抑鬱症的成因〉。 以上圖表清楚顯示不同程度抑鬱症的面貌。但讀者必須留意,用圖表示意,無可避免地會簡化了複雜的抑鬱症。例如,有些病者雖然只有輕度的抑鬱症(見「嚴重程度」一欄),但病情可以維持數年(見「維持時間」一欄),而且病因方面可能涉及遺傳因素(見「原因」一欄)。另有一些抑鬱症患者則會出現嚴重但短暫的抑鬱症徵狀。 詳細了解更多關於蕭醫生的資料,請按下面的三個圖示,或按本頁最頂右上方的三劃紅線。

不同程度的情緒病病徵2020-07-16T12:19:52+00:00

躁狂症狀

2019-05-15T22:24:10+00:00

什麼是躁鬱症 躁鬱症又稱為雙極化情緒病(Bipolar Disorder),因為它是一種情緒低落與躁狂等症狀交替出現的疾病。這類病人的情緒轉變有時是快速而且頗戲劇性的,但大部分還是循序漸進。當病者進入情緒低落時期,可能出現任何或所有的重鬱症狀;而當患者進入躁狂期時,可能經歷部分或全部的躁狂症狀。躁狂症往往會影響思考能力、判斷能力以及社交行為,進而造成嚴重的問題和窘境。 躁狂症狀 躁鬱症患者在進入躁狂期時,可能出現如下的躁狂症狀: 1)持續地具有過度亢奮的或易怒的情緒(延續至少一星期)。 2)膨脹的自尊心或自大狂。 3)睡眠需要減少(如僅睡三小時已經覺得有足夠休息)。 4)比平時多說話或不能克制地說個不停。 5)思想轉動極快,甚至有首尾不連貫的情況出現。 6)注意力分散,太容易被無關的外界刺激所吸引。 7)活動量大大地增加,不斷有新計劃湧現。 8)過分和不當地尋找刺激活動(如性濫交、瘋狂購物等)。 以下是一個出現躁狂症狀患者的例子: 耀全是一位三十歲的電腦技術人員。半年前當他開始接受治療時,因為情緒極度低沉、嚴重失眠和常出現自殺念頭,被診斷患上重鬱症。他服用抗抑鬱藥後,情緒漸漸穩定下來,在兩個月內差不多完全回復正常了。最近他顯得很興奮,總是說個不停,又不斷打電話給朋友,直至深夜。他差不多整晚不睡覺,每晚在沙發上躺一會兒就起來,而且精力充沛。他開始不斷送禮物給朋友,自己也購置了三部電腦。雖然他所擁有的三張信用卡的信貸額都已經用完,他仍不斷揮霍。他告訴親友們自己的大計:他發展高科技的概念,一定可以說服全城最大的財團和他合資,成立一間上市公司。他認為自己是一個科技和商業奇才,他不停地寫信和電郵給該財團的領導層,要求答覆。有一次因為企圖闖入該財團的辦公室,被警方拘捕,經急診室醫生診斷後被送進精神病房。 詳細了解更多關於蕭醫生的資料,請按本頁最頂右上方的三劃紅線。

躁狂症狀2019-05-15T22:24:10+00:00

誰會患上抑鬱病

2017-05-10T06:07:02+00:00

誰會患上抑鬱病 以下各組別的人士患抑鬱症的危機較一般人為高: 1)女性: 女性患上抑鬱症的機會是男性的兩倍。 2)成年人: 發病年紀的高峰期是二十五至四十四歲。 3)患者家人: 患者家人比一般人的發病機會高出三倍。 4)婚姻觸礁: 分居或離婚人士危險率較高;喪偶的年長男士發病率較高;單身男士比已婚男士較易患抑鬱症。 5)產婦: 分娩後六個月內的病發機會比其他同齡女性高。 6)酗酒及藥物濫用者 很多抑鬱症患者 — 特別是男士,發病前有酗酒和濫用藥物的習慣。 7)慢性病患者: 他/她們通常因痛楚和活動限制而情緒低沉,患上抑鬱症的機會也較高。

誰會患上抑鬱病2017-05-10T06:07:02+00:00

單極化情緒病和雙極化情緒病

2017-04-30T08:07:54+00:00

什麼是單極化和雙極化情緒病? 抑鬱症的分類問題比較複雜,多年來學者們常爭論不已。為了使讀者容易明白,筆者打算在本文只討論典型的抑鬱症,在下一貼文會討論不太典型的類別,並嘗試在下一篇描繪出由日常抑鬱情緒到嚴重抑鬱症各種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 現代最被廣為接受的分類,是將抑鬱症分為單極化情緒病(Unipolar Disorder)和雙極化情緒病(Dipolar Disorder,又稱躁鬱症)。單極化情緒病包括最常見的重鬱症和輕鬱症,它們的特性是患者治癒後如果復發,每次復發時的情緒都是低沉的(因此稱為單極化)。 而雙極化情緒病亦稱躁鬱症,它的特色是病發時可以是情緒低沉的(抑鬱症),也可以是情緒極度高漲的(躁症),因此稱為雙極化情緒病(請參考圖 1)。

單極化情緒病和雙極化情緒病2017-04-30T08:07:5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