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主頁2019-02-09T13:11:13+00:00

蕭宏展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抑鬱症會不會影響性功能?

By |一月 9th, 2021|Categories: 抑鬱症|

抑鬱症會不會影響性功能? 抑鬱症對性功能的確有負面的影響,以原因劃分,可以分為以下兩類: 患上抑鬱症的病者,很多對身邊的事情失去興趣,其中包括性慾的下降 第一線治療抑鬱症的藥物,有一種簡稱血清素,服用血清素可能令性慾下降,也會令男患者達到高潮的時間拉長。 治療方法: 針對第一類因抑鬱症直接引至性慾下降,最重要的幫助是治療好抑鬱症,性慾就會回來; 第二類因血清素引至性慾下降,或高潮障礙,可以考慮轉藥,因為也有很多抗鬱藥不會影響性功能。但如果病者對血清素的功效極有信心,不想轉藥,可以考慮藥物假期 ,就是在親密的那一天,甚至前一天停藥,那一天血清素在身體內的藥量下跌,就減少了對性興趣和高潮困難的副作用了。 撰文者: 蕭宏展醫生,蕭醫生是 <<心靈診所 1 抑鬱症 >>及多本精神科書籍的作者,也是資深的精神科醫生,曾任公立醫院精神科主管。

長期抗疫衍生焦慮情緒

By |九月 9th, 2020|Categories: 情緒病, 抑鬱症, 未分類, 焦慮症|

長期抗疫 衍生焦慮情緒 積極應對 跨越世紀疫情 (頭條日報 2020年9月11日)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半年,香港人早已出現抗疫疲勞,甚至飽受不同程度的情緒困擾,對自身及防疫均帶來負面影響。有精神科專科醫生指出,近半年因應疫情而求助的個案有所增加,主要與持續出現焦慮與抑鬱徵狀有關,若然沒有適當治療,恐會演變成焦慮症或創傷後遺症等情緒疾病,呼籲患者盡早求醫,避免病情惡化。 雖然近日疫情稍有緩和跡象,但是長期抗疫早已令不少香港人身心俱疲,在家工作及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更是拉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精神科專科蕭宏展醫生指出,人需要正常的社交生活,透過人與人接觸調整心情及排解壓力,無奈近月因疫情關係而需要減少外出,難免對情緒有所影響。 在家抗疫 孤單情緒浮現 蕭醫生引述美國的研究指出,當人長期處於孤單或被孤立的狀態,容易衍生負面情緒,並會造成吸煙及酗酒等不良習慣,英年早逝的比率亦會較高。他說︰「當人被寂寞困擾,會誘發失眠及集中力下降等病徵,長遠甚至會併發焦慮及抑鬱症狀,影響內分泌及心肺功能。」 另一個在疫情期間困擾香港人的,就是源源不絕的抗疫資訊,孰真孰假,難以辨證。蕭醫生認為,面對大量轉發新聞,必須加以查證,盡量遠離非官方或非正式的新聞渠道,一旦誤信虛假資訊,只會加重心理負擔及負面情緒,甚至會產生類似創傷後遺症的焦慮徵狀,腦海中不停浮現疫情的畫面,令人對疫情產生更大恐懼。 抗疫疲勞 身心情緒受創 事實上,有外國研究就引證,疫情令人產生無法抵禦的焦慮感,深深影響著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蕭醫生指出,隨著新冠肺炎爆發,意大利約有3成人在過去半年出現焦慮、睡眠不足、怠倦及體重下降等徵狀,並持續2星期以上,當中甚至有3%人會惡化成創傷後遺症,對疫情抱有過度驚恐及逃避的心態,故此患者應在病情未惡化前盡早求診。 根據過去半年臨床經驗,蕭醫生表示,與疫情有關的情緒困擾個案確實有所增加︰「他們未必是百分百符合焦慮症或創傷後遺症的診斷標準,但至少會有2至3個相關病徵,生活受到若干程度困擾,如果不及早介入,就會演變成情緒病,治療就更見困難。」

雙重疫情陰霾下的港人心態

By |二月 26th, 2020|Categories: 情緒病, 抑鬱症, 精神科|

雙重疫情陰霾下的港人心態 抑鬱症的比率上升至 9.1% 2019 和 2020 是香港開埠以來最惡劣的兩年。根據香港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一項精神健康調查,2019 年 6 月至 7 月港人疑似抑鬱症的比率從 2014 年的 5.3%上升至 9.1%。根據另一份權威醫學期刋「剌針」Lancet, 香港患創傷後遺症的比率,從 2009 年至 2019 年期間,增加 590,000 至